激活红色基因 铸强红色引擎
——灌东盐场党委引领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灌东盐场,始建于1908年,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是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这里曾经是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地方,享有“华中金库”美誉,张爱平将军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写下《南乡子.解放陈家港》的光辉诗篇。113年来,见证了这片滩涂从无到有的飞跃,经历了从“百年围海开盐境,满田积雪作棋图”,到“绿色发展绘锦绣,现代园区满眼春”的华丽蝶变。
作为海兴集团重要产业板块之一,灌东盐场党委紧扣沿海开发形势,紧跟上级党委步伐,紧抓集团实体化转型发展机遇,找准定位,快速融入“五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带领广大党员以全新的思路、务实的态度、多元的载体、新颖的形式全方位地融入中心,全身心投入黄海新区的发展建设热潮,满怀豪情地奏响服务黄海新区61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新乐章。
激活红色基因,党员形象靓起来。“过去没亮身份前,谁是党员谁是群众分不清楚。现在戴上党徽后,身份亮出来了,自己言行怎么样,大家看得清清楚楚。”灌东盐场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亮化工程”后,退休职工老党员张秀成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灌东盐场党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以“四重四亮”为主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三问教育”和“入党初心大家谈”等系列活动,强化党员身份认同,激活红色基因。同时,盐场党委统一制作基层党支部、党员承诺标志牌、公示栏,做到“四公开”,即公开姓名、公开职责职务、公开联系方式,公开承诺内容。公开选树和表彰了一批“党员示范岗”和“党建示范单位”,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在牌板、画廊、网站等各类媒介,进行大力宣传,让他们成为广大职工争相学习的典范。据统计,近年来,盐场党委先后多次被盐城市企工委和上级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全场党员中有90余人次荣获盐城市企工委和黄海新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综合服务公司自来水维修班是全场生活用水的“水龙头”,在化工、陈北等小区没搬迁和圩下房屋没拆除之前,要担负着全场6个居民小区,1600多户居民和养殖户的生活用水管网护养工作。管网全长10000多米,面广点散线长,圩下工区有的管网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老化严重,爆管现象时有发生,跑冒滴漏“家常便饭”。去年7月的一天中午11时许,相距20多里外的新星养殖区反映没有水,维修班班长、党员周进兵接到报修电话后,立即骑上摩托车前往抢修,冒着36度多的高温,踩着齐腰深的杂草,在11公里长的管网线上进行排查。下午3时许终于找到了故障点,原来由于年久,闸阀被雨水冲刷埋入土里锈蚀严重,导致启闭失灵,供水压力一大使闸门滑落,形成堵点,如不细心查找很难发现。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抢修,终于恢复了供水。看到水龙头里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周进兵挂满汗水、被烈日烤灼得黝红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而此时的他才感到饥肠辘辘。
“ ‘党员亮化工程’不仅要让党员的身份亮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党员的形象在职工群众的心目中‘靓’起来。”灌东盐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正群如是说。如今,灌东盐场党委“党员亮化工程”的实践活动蔚然成风,一枚枚党徽镶嵌在近千名党员的胸前,印刻在他们心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用靓丽的形象诠释初心使命。
擎起红色标杆,鲜红党旗飘起来。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是推动灌东盐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创新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开发建设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灌东盐场党委在党建创新实践中与时俱进,坚持一年一个新主题,相继开展了“一学双强创三型、建设美好新灌东” “创‘四型’党组织、服务‘四个灌东’ ” “不忘初心学楷模、牢记使命当先锋”等党内主题竞赛活动,着力把基层党组织铸造成引领发展的旗帜,把党员塑造成引领职工奋力前行的标杆。基于这种共识,全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一曲曲奉献之歌,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在淮东、新星两个生态养殖服务区,党支部本着党委出题目、支部做文章的务实原则,把党内主题竞赛活动向全员延伸,把竞赛内容向全方位扩展,丰富党内主题竞赛活动的内涵,激发全员爱岗敬业的热情,提升为养殖户服务的水平,尽心尽力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今年3月份,正是养殖池塘进水的高峰期。淮东养殖区域的池塘因送水道水草太密阻遏进水速度,若不及时疏通将直接影响养殖生产。看到这种情况,党支部组织党员做起义工,每天奋战在清除水草保供水的第一线,经过半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送水道上的“肠梗阻”终于被疏通了。“在我们最关键的时候、最需要的时候还是党员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许多养殖户至今谈起这事,都还赞叹不已。说起党员立标杆、当先锋的实例,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殿龙回顾说,近年来场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一系列主题竞赛活动,并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系列活动为载体,为党员示范引领搭建平台,让每个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找准位置,立起标杆,引领和带动身边的普通职工。
综合服务公司电力线路班是全场生产生活用电“总开关”上的“保护器”,全队12名电工在共产党员、队长杨加新的带领下,要担负全场800多户、380多杆公里的高低压线路、280多台专变、22个机泵站的供电和维护保养,护养任务异常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队长杨加新和其他7名党员自觉用实际行动为普通职工立标杆、放样子,急难险重任务冲在前。今年6月12日正是端午节假期,晚10时许,准备休息的杨加新接到新星养殖区养殖户紧急求助电话,说用于养殖的增氧机缺了一项电,若不及时抢修,200多亩养殖池里价值近1000万元的甲鱼、鮰鱼等将因缺氧而死亡。接到求助电话后,杨加新立即和队里的另外一名党员驱车前往,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增氧机恢复了正常供电开始工作,此时,已是深夜12点30分。
构筑红色磁场,党群关系密起来。灌东盐场党委在致力服务开发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密切党群关系为突破口,倾力打造和增强“红色磁场”效应,全场上下出现了少有的政通人和新景象。
对于密切党群关系,灌东盐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剑说:“党员和党员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近年来在灌东盐场,机关与基层、干部与职工、党员与群众的联系点很多,各类载体活动也很多,基本覆盖了全场各个层面,如党员“攀穷亲”的“结对帮扶”活动,增强磁场效应的“党员干部走基层” “三走进、三服务” “三解三促一加强” “我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活动等等。共产党员、灌东雅苑社区负责人郁学涛说,居民的事无小事,只要居民有所求,甭管事情多小都要尽心尽力办好。在居民心中,郁学涛就是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
“我虽然无儿无女,但郁主任就是我的好儿子。”一提起郁学涛,80多岁的聋哑老人曹文标竖起大拇指,露出满脸笑容打着简单的哑语。曹文标老人先天聋哑,无儿无女,没人照顾,孤苦伶仃。郁学涛始终把他挂在心里,一有时间就上门看望他,帮助打扫卫生、换煤气,带老人去洗澡。年近60的居民邵中艮,丈夫在2020年初因病去世后,家里生活一下子变得很窘迫,为了缓解生活困难的窘况,找到郁学涛帮忙,想在饭店找份摘菜洗碗的零工,以便贴补家用,郁学涛了解情况后,骑上摩托车到陈家港街上的饭店挨家挨户询问,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帮她在饭店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近年来,居民哪家生活困难,哪个居民家庭有矛盾了,他都了如指掌。为让居民过得安心、舒心,他总是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用一颗细腻的热心肠奉献关爱,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巷总理”。他本人先后多次被盐城市海兴集团党委、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党员示范岗” “先进个人” “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优秀员工” “党建主题活动先进个人”等,今年9月获评第二届“盐城市最美职工”称号。
“场党委把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特殊群体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仅2020年就落实退役军人优待金、部分退役军人社保续交政策资金达600多万元。”灌东盐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金波娓娓道来,灌东盐场现有退役军人700多人,场党委从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入手,全方位激励退役军人永葆军人本色,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热情,在落实退役军人安置、优待等政策的同时,于今年投入资金50 余万元,高标准建设集退役军人服务站,“退役军人图书阅览室” “退役军人党员活动室”等功能较为完备的服务退(现)役军人的活动场所为一体的“戎耀之家”,让退役军人“有家、有为、有靠”。
谈起关心职工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事例,灌东盐场工会副主席周红丽如数家珍,她介绍说,今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属)、居民、困难党员、老干部、劳模、孤儿205人,发放救助金20万元,为4名困难职工提供大病救助,按照大专2000元、本科3000元、研究生4000元的标准,为19名职工困难家庭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回访搬迁户15户,发放慰问金1.2万元......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该场党委暖暖的为民情怀。
“灌东盐场党委铸强红色磁场,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红色引擎,近年来在较好完成服务新区、集团开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主体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今年10月底营业收入破亿元。”灌东盐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正群总结说。
风展旗帜分外红,党旗猎猎耀灌东。灌东盐场819名共产党员,犹如一面面鲜艳的旗帜高高的飘扬在灌东盐场广袤的咸土地上,正指引着全场广大干群在建设黄海新区,推动盐城北部地区加速隆起,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的篇章……
下一篇:党建引领强动力 督导检查促提升
![内部资料精准24码](/skin/default/img/contentBg.png)